纵观我国银杏产业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,既有一哄而上的发展“热过头”,也有叶子烂市、一砍了之的市场“冷透顶”。怎样才能促使银杏产业保持长久的活力,使小银杏成为大产业?初秋时节,记者到郯城县采访,发现他们的做法给人不少启示:郯城县围绕市场调结构,立足于资源,着眼于长远,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,“热”时冷观察,“冷”时不放松,全县银杏产业保持了稳步发展良好势头,成为该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。
郯城作为我国最早栽培银杏树的地区之一,在当时先行一步,广植银杏。新发展银杏8万亩,定植600万株。一亩银杏苗几万元的收入,让当地群众笑得合不拢嘴,银杏树便有了“摇钱树”之称。
但在持续10多年的“银杏热”中,郯城县的决策者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他们的目光紧盯全国乃至全球银杏产业发展的趋势,冷静地审视整个产业中存在的问题,及时调整发展思路,引导全县银杏产业的发展,避免了走入“少了喊,多了砍”的怪圈。
进入2000年以后,银杏产业遭遇“寒流”,银杏叶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,导致叶子烂市,小规格的苗木价格大幅度下滑,受此影响,银杏果价格也开始走低,农民发展银杏的积极性受到打击。郯城县的决策者们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定信心,继续发展银杏不放松。他们引导群众目光放远,把困难当成机遇,抓住银杏苗木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,调整结构,在城乡广植银杏,迅速扩大种植规模。
郯城县敢于在别人退却时坚持前进,是因为干部群众对银杏产业的前景和自身条件的准确把握。郯城有发展银杏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一是自然条件优越,适宜栽植银杏的土地面积大。二是有栽植银杏的历史传统。三是有着资源优势,拥有国内罕见的古银杏群落。四是技术优势,在银杏早实、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。五是市场优势。建成了银杏叶、果、苗、盆景及系列产品等市场,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产品集散地。六是品牌优势,银杏苗木质量好,成活率高,长势旺,颇受客户欢迎。
冷静的观察,深入的思考,带来了正确的思路。郯城县不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,克服各种制约银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,不断提升产业水平。
优化种植结构,整合银杏资源。推行多种种植模式,大力发展间作园、结果园、采叶园、生态公益林、绿化大苗培植园等多种模式,推进绿色通道、银杏林网、森林城市、四旁植树等多种形式的绿化,实现果、叶、苗、材、盆景的综合发展。
利用科技带动,提高生产水平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,抓好银杏种植管理的科研和科技推广,提高银杏生产的科技含量。在银杏矮化密植、银杏丰产技术开发、银杏良种筛选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,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。建立了县、乡、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,大力开展技术推广。
进行综合开发,拉长产业链条。坚持“围绕资源上项目,搞好加工促增值”的方针,通过内引外联,大力发展银杏果、叶、木等加工项目,先后开发生产了银杏酒、银杏啤酒、银杏茶、银杏糖、银杏叶制剂等系列产品,闯出了一条加工转化、综合开发、提高银杏资源综合效益的的新路子。
广泛开辟市场,扩大产品贸易。加强营销队伍建设,鼓励多方参与流通,扶持各类经济实体和经纪人从事银杏果、叶、苗等产品的购销,最大限度地搞活流通。建设银杏果、叶、苗、盆景及系列产品6大市场。
依托资源优势,大搞旅游开发。利用国内罕见的古银杏群落和近200平方公里的银杏种植区,发展银杏旅游。同时,把县城定位于“现代化银杏森林城市”,在县城及周围广植银杏,营造了独特的银杏森林城市的景观。
开发银杏产品,打造银杏名牌。开发生产的银杏酒、银杏茶、银杏食品、银杏枕头等产品,普遍使用“郯城银杏”品牌,扩大了郯城知名度。举办了两届“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”,一届“银杏资源利用招商洽谈会”,承办了全国第三届银杏学术研讨会。
通过精心打造,郯城银杏产业大起来,强起来。目前全县银杏种植面积达26万亩,定植银杏1400万株,各种规格苗木3亿株,盆景100万盆,形成了近200平方公里的种植区。年产银杏果300万公斤,银杏干叶1000万公斤。拥有40多家银杏产品加工企业,六大银杏产品专业市场。银杏果、叶、苗及系列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0亿元,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。银杏树真正成为农民的摇钱树,在集中产区,仅银杏一项,人均年增收达1500元。
信息来源:山东农业信息网
市场加盟 | 友情链接 | 会员助手 | 目合作 | 广告服务 | 关于我们 | 诚聘英才 | 数据中心 |
北京华灼新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电 话:15330255192 010-58435192 传 真:010-60557291 Email:service@nac88.com 客服QQ:771084867 网站免费咨询电话 010-58435192 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当代名筑87号 邮编:100028 Copyright© 中国农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06512号 |